实际上,这并不是衣念上海第一次被罚,该公司旗下多个品牌都曾因产品质量、虚假宣传等问题受到行政处罚。
根据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,韩国ELAND 衣恋集团在中国的注册公司衣念(上海)时装贸易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 衣念上海” )因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》第五十条被行政处罚,涉及在产品中掺杂、掺假,以假充真,以次充好,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。
根据处罚信息,衣念上海委托其他公司生产的涉案羽绒服产品共计80 件,其生产成本为75 元每件,而专柜标价1598 元每件。至2021 年11 月3 日,涉案羽绒服共售出2 件,其中1 件为抽检售出。衣念上海被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4382 元,并没收违法所得1322.45 元。
实际上,这并不是衣念上海第一次被罚,该公司旗下多个品牌都曾因产品质量、虚假宣传等问题受到行政处罚。
1980 年创始于韩国的衣恋集团旗下拥有ELAND 、SPAO 、Prich 、Roem 、Plory 、Paw in Paw 逾40 个品牌。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信息,2021 年初,快时尚品牌SPAO 上架的一款“ 女士羊毛大衣” 实则产品面料和里料成分均为100% 聚酯纤维,并不含羊毛成分。衣念上海因虚假宣传被罚20 万元。
而在此之前的2020 年,ELAND 品牌天猫旗舰店销售的一款水洗牛仔裤抽检结果判定为不合格。衣念上海因销售质量不合格产品被罚没收违法所得553.2 元,并罚款717.2 元。
根据天眼查统计,衣念上海近两年累计收到的处罚金额为24.6 万元。虽然处罚金额并不大,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衣恋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问题并不少。实际上,衣恋集团已经在中国市场四处碰壁。
衣恋集团早在1994 年就进入中国市场,先后引入ELAND 、SPAO 、SCOFIELD 、TEENIE WEENIE 等多个风靡一时的时装品牌。自2013 年开放代理招募,衣恋集团旗下30 多个品牌入驻中国卖场超过7000 家。
然而,2017 年起,后继乏力的衣恋集团开始逐步出售旗下品牌资产给中国企业。
当年,衣恋集团将旗下品牌Teenie Weenie 卖给了中国的维格娜丝时装股份有限公司(后更名锦泓集团),交易价约50 亿元人民币。2019 年,双方因买卖合同纠纷闹上法庭,衣恋集团希望锦泓集团能支付所欠转让价款4.54 亿元和逾期付款违约金。直至2020 年10 月,锦泓集团发布公告称,双方达成全面和解,和解款项共计4.76 亿元。
2019年,衣恋集团还作价 2.6亿美元将 E-Land Footwear USA Holdings全部股权出售给特步国际。其所售公司旗下有 K-Swiss、 Palladium及 Supra三个全球化知名运动品牌,以及两个子品牌 PLDM和 KR3W。
与此同时,衣恋集团还要面对旗下品牌在中国吸引力下滑的困境。
2020 年中,SPAO 广州富力海珠城门店关闭,而这是该品牌在华南地区的首家及唯一门店。2013 年进入中国市场后,SPAO 曾一度开出超50 家门店。自2017 年经历大规模关店后,截至目前SPAO 在中国仅剩门店十余家。
界面时尚曾分析过,随着中国市场消费力提升、供应链改革,以及线上服饰品牌激增,自2016 年起国际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开始退潮,频传关店和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。
相较于主品牌ELAND 美式学院风的定位,以及300 元到2000 元不等的中高端定价,主打快时尚的SPAO 的主要价格带在400 元以下,且时常进行折扣促销活动。这样的定位和价格带在如今的中国市场并不算有竞争力。
新冠疫情对零售市场的打击多少加剧了衣恋集团的危机。界面时尚曾报道,2020 年上半年,衣恋集团销售额出现公司成立以来首次两位数的季度下滑,衣恋集团陆续关闭了位于大邱、仁川的多家门店。此外,衣恋集团出售了20 多家门店停车场的10 年期经营权,以筹集约7 亿元人民币的流动资金。
近两年在中国市场,衣恋集团正试图通过数字化转型的方式来摆脱其影响力下滑的困境。
根据见实科技消息,衣恋集团新零售负责人张笠巍曾在近期举办的2022 驿氪第5 届用户大会上表示,2019 年衣恋集团刚开始新零售部分门店的的探索。
2020 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催化因素,衣恋集团在这一年迅速搭建了小程序、直播广告、数据运营、会员体系、线上线下融合等数字化运营的关键项目。2021 年,衣恋集团进一步布局私域运营等更为细化的数字化方向。
然而,从整个电商发展的大环境来看,衣恋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已然迟缓。而衣恋集团的另一大难点在于旗下30 多个品牌如何进行整合管理,才能保证整体转型的存活率。